- 繁體中文
- English
[暑假後返學]面對開學壓力,從聆聽開始
文: 葉思雅姑娘 (輔導組 心理輔導員)
過去數年,每踏入9月、10月,我都會接觸到一些同學,為著返學而感到困擾,因而尋找輔導。事實上,同學若能察覺到自己身心的狀況,就是處理壓力的第一步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狀況:
壓力因素:外在因素 VS 內在因素
在輔導室裡,我經常遇到一些同學分享自己在開學後有上述情況。通常,我都會張開耳朵,了解一下同學所身處的環境,正承受著怎樣的外在壓力 (External factors),例如:學校的成績競爭有幾劇烈? 功課量和考試量又如何? 師長對同學的要求如何? 父母或長輩的期望又是怎樣? 此外,我更加關心的是同學的內心世界,即內在因素 (Internal factors),例如:同學對自己的能力了解嗎? 對自己抱有忠肯的評價,還是過於消極或過於樂觀的想法? 對自己會否抱有過高或過於嚴苛的要求? 會否不容許自己犯錯? 是否太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想法? 會否容許自己休息? 事實上,在我的輔導個案中,同學的心理因素往往比起外在的環境因素更為關鍵。我曾經認識過一些同學,就算轉了校,減少了功課量,師長的期望降低了,但同學本人未能接納和認識自己,情緒狀態仍未得到顯著改善。因此,外在環境與內在心理因素的轉變是相輔相承。同學若能對自己的性情和能力有透徹的了解,才能對自己調整出合理的期望,壓力才有機會減少。
聆聽自己:明白內心感受和需要
學習和自己的情緒共處,了解內心的底層需要,也是面對壓力時的重要學問。當壓力來臨,首先覺察自我的情緒狀態,問問自己內心經歷了哪些情緒呢?是恐懼、緊張、躁動不安、羞愧、難堪、哀傷,還是難過? 容許情緒的存在,留心一下情緒是怎樣的,同時身體狀況又會如何。跟着,透過適當的途徑把情緒抒發出來,例如:找可信任的親人或朋友傾訴;以繪畫、寫日記來抒發感受。慢慢地,再聆聽情緒底下的需要。例如:當自己感到緊張時,內心是否感到不安全? 是否害怕別人的眼光,期盼著別人對自己的包容和接納? 當自己躁動不安時,內心又是否感到不被尊重或得不到公平對待呢?情緒的波浪平伏後,理性想法才慢慢回來,這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中肯地審視事情、從多角度看問題,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彼此聆聽:尋找生命的同行者
當然,在許多時候,單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問題,一點也不容易,我們往往都需要得到友伴作支持。為自己尋找一些生命的同行者,與自己一起成長,也是很重要的。生命的同行者,就是能夠明白彼此的生活近況,不論喜怒哀樂,也能彼此聆聽,不作判斷和批評。我覺得生命的同行者,最理想的狀態,就是一個包含了三層關係的人際網絡,當中包括長輩、同輩、及後輩(比自已年輕一點便可)。長輩,可以和你分享人生經驗,能給予你指導或意見作參考;同輩,能夠貼近你的生活經驗,明白你所思所感。後輩,就是讓你有機會把自己的生命資源分享出來,成為別人的幫助。這三層關係,能夠彼此造就和支持,並能盛載著彼此的生命。若能夠經驗到真誠的分享和交流,人生的快樂便會加倍,痛苦也會減半。
總括來說,獨處與群體,兩者都是同樣重要的。學會聆聽自己的心聲,同時,又能從關係中懂得彼此聆聽與同行,我們便能夠在自己身上和他人身上,尋找到資源、能量和支持,以應付成長中各種難關與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