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

語言

訂閱電子通訊

由「心理陰影」到「自我關懷」

由「心理陰影」到「自我關懷」

葉思雅姑娘 (輔導組 心理輔導員)

 

榮格心理理論中,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就係「心理陰影」(shadow ),早前我在讀書會已分享過。

人性係矛盾,有光明也可以有暗黑。而「心理陰影」就是我們意識所拒絕、所不能接受的部份,或社會文化不容許的面向(例如:恐懼、憤怒、嫉妒等情緒,又或者貪玩、操控、權力慾等,都係被社會評為負面) ,我們便不自覺地地它們潛藏在潛意識中,成為不容易被留意,但又隱隱然驅動我們的一股力量。而創傷的經歷,亦會使我們產生創傷情緒,為了保護意識中的自我,我們往把這些複雜的感受藏在「陰影」之中。

身為社工、輔導員、老師等助人工作者, 我們都背負社會角色和責任,就特別容易在潛意識中藏着這股「陰影」的力量,而使命和責任感也有可能令我們壓抑了許多真實的情感和需要。為了乎合社會的期望,和達到制度的標準,有時我們或會背負着很多枷鎖,使我們不能接觸內裡真正的自己。愈是努力工作,愈有創造能力,內心就愈容易累積着情緒。當你愈努力燃燒生命照亮他人,內裡也就會有相對的「陰影」力量,使你疲累、損耗。

自疫情以來,社會出現的變化巨大,加上無數家庭離散,人和人的關係網漸漸崩潰,個人和群體的精神健康成為隱憂。面對此情此境,助人工作者或要面對未曾遇過的挑戰。身為社工、輔導員或助人專業,我們都想以人為本,真誠待人,和受助者同行。然而,我們和求助者一樣,也身陷在這年代的困擾中,我們也會有自身關係上和情感上的困擾,使我們進退維谷。

誠然,筆者有這樣的分享,是因為我也是過來人。不眠不休地工作、付出,最終內心也會承受「陰影」能量的震盪。這大半年,筆者間也出現過筋疲力盡、力不從心的時候。在同事和親友提醒下,我也要學習休息、放空,放輕一些重擔,找方法抒發內心積累的感受。而同儕的互相支持,坦誠相對,也是面對內心「陰影」的一個方法。當自己能夠置身安全的空間和關係之中,就愈能覺察潛意識中的感受,把「陰影」部分化為意識中辨認到的感受和需要,我們就愈可以成為「真實的自己」。

每一次,當自己和「陰影」相遇,都會有不舒服和不安感,這是很正常的。但這也是一個珍貴的成長旅程,我們愈能接納自己、擁抱自己,我們就會更完整。而我也在學習,願大家也一起學會照顧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