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

訂閱電子通訊

你的孩子快樂嗎?

你的孩子快樂嗎?

余欣泉小姐 (輔導組 臨床心理學家)

 

        在我的記憶中,以前上學的時候,常常會看到同學們開心的面容。不知從何時開始,清早上學的小朋友們,面上不再有笑容,取而代之的是一臉倦容。我望著學校保姆車上的孩子,竟看到大部分在睡覺。請你想一想,你的孩子快樂嗎?

 

        本會顯徑會所與沙田區兒童議會近日做了一個調查,有高達六成高小學生表示,壓力常處於偏高水平,當中以學業壓力及家長期望為最大壓力來源。家長時常向我表示,功課成為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戰場,想和孩子出外玩都感困難。請你想一想,你的孩子快樂嗎?

 

        在我工作的面談室內,許多家長訴說著孩子情緒問題,包括焦慮、發脾氣、失去動力等等。而中學生們,則容易發展抑鬱或焦慮的情況。請停一停、想一想,你的孩子快樂嗎? 我們口裡都說期望孩子健康和快樂,現實卻叫我們向永無止境的要求低頭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玩耍,兒童心理學中一直強調「玩」是小朋友學習的語言。新生代漸漸失去了玩耍的權利,失去了不少機會發展人際關係、解難、想像力的能力。作為父母,為孩子留下玩的時間,必需成為一個重要目標。

 

除了捍衛孩子玩樂的時間,父母們都容易忽略了另一樣東西,那就是親子關係。做功課的時間經常如戰場一般,暑假時大家都稍為休戰一會,到開學又再之回到戰鬥的狀態。久而久之,父母已分不清自己在與甚麼搏鬥。我近日看了一齣小朋友話劇,其中一幕提到兩位受著學業和父母期望壓迫的孩子,已對父母感到死心,覺得他們不再會聆聽自己的心聲。幸好,最後父母都覺醒了,付出代價來去保護孩子的夢想,並保護家人之間的愛。現實生活中當然沒有話劇那麼容易,卻並非不可能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近年有不少關於管教的書,不約而同將管教的重點放在「關係(connection)」上。當孩子做錯事時,家長都面對一個選擇,是先教訓孩子,或先與孩子的心聯繫(connect)呢?。當家長一次又一次選擇與孩子的心聯繫,嘗試先明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,孩子之後反而更受教,因為父母可以站在與他們同一陣線解決問題,而不是單單被怪責。有研究顯示,抑鬱、焦慮、甚至成癮行為等情緒及精神問題,與人際關係的不足有關。孩子如覺得家庭是他們的避難所,是一個可以接納他們失敗和錯誤的地方,他們才能有更大的力量面對生活上的困難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因此,我鼓勵各位家長在新學年開始時,先聽聽孩子的心聲。你的孩子快樂嗎? 他覺得家裡安全、好玩嗎? 作為家長,我們可以用不一樣的價值觀面對不同的戰場,定意選擇去愛和聯繫。以關係為重絕不等同縱容,當你每一次需要教導孩子,可以先了解孩子感受,建立聯繫,之後再提供指引和教導。孩子的心需要愛來灌溉,當你們付出愛的同時,相信會更加享受孩子的愛,快樂亦自然會增加。

 

參考資料:
《六成高小生壓力瀕爆煲》.東方日報, 2016年9月4日.
Siegal D.J. and Bryson T. P. (2014). No Drama Discipline: The Whole-Brain Way to Calm the Chaos and Nurture Your Child's Developing Mind, New York: Bantam Books.